物理治療種類
- 電療法
- 直流電:電流電、微電流、離子導入、電熨療法、電水浴療法。
- 高頻電:共鳴火花、中波、短波、超短波、分米波、微波。
- 極高頻:毫米波8.3mm。
- 靜電:高壓、低壓、全身、局部。
- 磁療法
- 恆定磁場:強度和方向都不變
- 脈動磁場:強度和方向隨時間有規律變化
- 脈沖磁場:不同頻率和波形的脈衝磁場
- 磁化水:2~5kgs 流速0.09~0.1/s
- 光療法
- 紅外線(3-6µm,1.5-3µm,760nm-1.5µm):紅外線、特定電磁波、雙峰波、頻譜、近紅外線
- 可見光(760-440mm):太陽燈、紅光、藍光
- 紫外線(400-320,320-280,280-180mm):高壓汞燈、低頻汞燈、黑光燈(300~400µ m紫外線)
- 激光
- 二氧化碳10600A°、氦-氖(He-Ne)6328A°、氮(N)3371A°、氬(Ar)4880-5140A°、紅寶石6943A°、釹玻璃10600A°、摻釹釔鋁石榴石10600A °、半導體激光
- 超聲波療法
- 超聲藥物透入療法
- 超聲霧化吸入療法
- 超聲-電療法:超聲-間動電、超聲-直流電、超聲-中頻電
- 水療法
- 冷水浴(<25℃)、低溫浴(25-32℃)、不感溫浴(33-36℃)、溫水浴(36-38℃)、熱水浴(>38℃); dd>
- 藥浴:中藥、鹽水、松脂、芥脂、芥末、硫磺、重碳酸納;
- 氣水浴:二氧化碳、硫化氫、氡氣、氣泡浴;
- 浸浴:全身、半身、坐浴、手、足;
- 其他:淋浴、直噴浴、旋渦浴、濕包裹、桑那浴、擦浴、沖洗浴。
- 溫熱療法
- 蠟療法、泥療法、熱空氣療法、化學熱袋療法、熱中藥袋療法、場效應
物理因子在預防中的應用
目的:適應外界各種環境的能力;提高對各種不良因子作用的抵抗力。
作用:預防傳染病的播散;一些慢性病的產生或發展;外科術後並發症與後遺症;某些職業病的發生與發展;物理治療的作用與機理
直接作用:直接引起局部細胞組織形態、結構、功能、生理、生化過程的改變。
例:直流電陽極下Ca、Mg離子增多,PH值偏酸性,細胞膜結構緻密,組織興奮性下降;陰極下K、Na離子增多,PH偏鹼性,細胞膜結構疏鬆,組織興奮性上升等。
物理作用與臨床經驗的結合
物理治療的優越性 | 物理治療的客觀需要 |
- 1.無創傷、副作用少,治療時多有舒適感、易於接受;
- 2.一種物理因子可產生多方面治療作用;
- 3.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對集中作用於同一部位的組織器官;
- 4.和藥物同時應用有協同作用,可顯著提高療效;
- 5.物理能量可集中特定的器官或組織,針對性強、療效快。
|
- 1.化學藥物治療會引起不良副作用;
- 2.抗菌素有耐藥生,急需尋求無害療法,物理療法是優選之一;
- 3.不良環境對人體影響,需要提高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,增強免役力;
|